![]()
9月24日消息,來自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(fā)出一種微小的納米激光,可以在活體組織內工作而不傷害它們。該激光僅僅50到150納米厚,大約是人類一根頭發(fā)厚度的千分之一。在這種尺寸下,激光可適應活體組織并發(fā)揮作用,具有探測疾病生物標志物的潛力,或者可能用于治療深度腦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,如癲癇。 開發(fā)的納米激光顯示出對活體組織成像的特殊前景。它不僅本質上主要是由生物相容的玻璃制成,而且激光還可以被較長波長的光激發(fā)并發(fā)出較短波長的光。 眾所周知,生物成像需要更長波長的光,因為它們比可見光更能穿透組織。但在同樣的深度區(qū)域,更短波長的光通常是可取的。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光學清潔系統(tǒng),可以有效地傳輸可見光,穿透深度可以達到更長的波長。 納米激光器還可以在極其受限的空間中工作,包括用于超快和低功耗電子器件的量子電路和微處理器。
這篇論文發(fā)表在今天(9月23日)的《nature materials》雜志上。 雖然許多應用需要越來越小的激光器,但研究人員不斷遇到同樣的障礙:納米激光器的效率往往遠低于宏觀激光器。這些激光器通常需要更短的波長,比如紫外光,來為它們提供能量。這很糟糕,因為人們想要使用小型激光器的非常規(guī)環(huán)境很容易受到紫外線和低效操作產(chǎn)生的多余熱量的傷害。 科研團隊實現(xiàn)一個納米激光平臺,通過使用光子上轉換來解決這些問題。在上變頻中,低能量光子被吸收并轉換成一個具有較高能量的光子。在這個項目中,研究小組從低能量、“生物友好”的紅外光子開始,把它們上變頻成可見的激光束。所得到的激光器可以在低功率下工作,而且垂直方向比光的波長小得多。 微型激光器的功率比現(xiàn)有的任何激光器都要小幾個數(shù)量級。連續(xù)波、低功耗的特性將會開啟許多新的應用,尤其是在生物成像領域。
版權聲明: 《激光世界》網(wǎng)站的一切內容及解釋權皆歸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同意不得轉載,違者必究! 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。 |
![]() |
友情鏈接 |
首頁 | 服務條款 | 隱私聲明| 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絡我們 Copyright© 2025: 《激光世界》; All Rights Reserved. |
![]() |
![]() |